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中國有望10年后成電動車強國
2016-12-20 14:31:49
摘要:11月19日,來自香港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在京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暢談了他對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思考。
近期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充電設施建設,促進電動汽車發展。11月19日,來自香港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在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暢談了他對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思考。
一定要有跨界融合的思維
中國電力報: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快充電設施建設,以滿足2020年全國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對此,請談談您的想法。
陳清泉:我認為這個“500萬輛”目標是可以達到的。近年來,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速度非常快,現在主要是加強監管和提高質量,使上述指標能夠健康實現,當然相關問題的解決也要跟得上,廢舊電池處理和電池梯級利用的問題要重視。要考慮到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因為電動汽車是顛覆性的產業,不僅僅是交通工具,也是能源的載體和信息的載體。電動汽車跟電網的互補性很強,假如互補得好是雙贏,若不能有序接入就是災難,所以這又涉及汽車企業、電力企業以及信息企業三者怎么跨界的問題。
中國電力報:就電動汽車和電網而言,應該怎樣融合?
陳清泉:電網公司對電動汽車是否能成功實現產業化擔負著很重要的使命,甚至可以說,電動汽車的未來要看電力產業和汽車產業的跨界融合。電動汽車用的能源是電力,跟傳統汽車用的石油類似,當年福特在將汽車產業化時就和石油大王握手,在全世界建立標準。汽車和電力兩個產業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兩個“老革命”遇到新問題。為何IT等行業進入電動汽車領域?因為電動汽車不是傳統的汽車。
汽車產業一定要革命,就要往電動化、智能化方面邁進。電動汽車不是傳統負荷,是隨機型負荷,而且現在新能源也是隨機型的,正好這兩個若能互補好,就是雙贏。所以要做到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分布式電網緊密結合。
電動汽車用戶有沒有可能晚上充電更便宜呢?現在歐洲、美國部分地區不僅免費,電力公司還“倒貼”。美國舊山太平洋煤氣和電力公司PG&E推出鼓勵利用峰谷電力的政策,若用戶簽訂合約保證不用高峰電,其電價非常便宜。在電網高峰時,用戶可用電動汽車的電池給家電供電。電動汽車就是要一步一步來發展,第一要做到V2H(VehicletoHome),晚上充電,在白天用電高峰時,用電動汽車的電池給家里的電氣設備供電。第二步就是V2G(VehicletoGrid),利用電動汽車的電池上網,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現在已有一些示范。
電動汽車頂層設計至關重要
中國電力報:請為我們展望一下中國電動汽車的前景吧。
陳清泉:中國有望成為電動汽車王國,考慮到能源結構、環境問題以及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情況,中國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更為迫切,未來全球電動汽車最大的市場就在中國。屆時,國民車、高端車、特種車以及低速車的發展能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方向則是電動化、輕量化和更智能化。為此,我國電動汽車要做到“三好”,即“好的產品”“好的基礎設施”“好的商業模式”,讓消費者買得起、用得起、用得方便、用得可靠。
中國電力報:現在我們較為關注基礎設施,等到產業化階段,電動汽車商業模式作用將會凸顯,您說的“好的商業模式”是指什么?
陳清泉:未來電動汽車要做到無縫服務,實現隨時隨地給電動車充電,將在家、工作單位、途中甚至不同城市間的充電行為連接為連續性的充電過程。充電方面,有慢充、快充、中速充、換電以及無線充電等模式來滿足需求,可以按小時、千瓦時、距離等不同方式來收費,相關信息都可以從手機上獲取。從充電的產業鏈輻射出去,包括充電站的制造商、充電營運商、電網公司、信息公司等,要整合產業鏈商業模式,使電動汽車的整個產業鏈得以健康發展。
像加州ChargePoint是美國最大的電動車充電網絡,但沒有一個充電站屬于他們,不同充電站分屬不同的商家,通過云服務相互關聯,商家可以自主設定價格、控制方式等信息。初期投資大家風險分攤,價值共生。把近期、中期和遠期的利益分清楚,來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中國電力報:不同時期的利益分清楚,離不開好的頂層設計。
陳清泉:是的。中國發展電動汽車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究竟為什么要發展電動汽車?發展電動汽車有什么政治、經濟、能源、環保及民生方面的效益?而這些效益往往又是互相矛盾的,因為它們在近期、中期、遠期目標不同。考慮到電動汽車是顛覆性的產業,我提出要做到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人文網的“四網融合”。在大數據背景下,“四網融合”要在交通領域逐步做到零化石燃料、零排放、零交通堵塞及零交通傷亡。當然,要實現上述目標不是一蹴而就,要逐漸往這些方向邁進。
所以,發展電動汽車要與發展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智能城市聯系在一起,頂層設計至關重要。
中國電力報:“中國成為電動汽車王國”這一愿景什么時候能夠實現?
陳清泉:從現在到2020年,發展電動汽車的主要目標就是減少霧霾,改善空氣質量;2020~2030年主要改變能源結構,希望那時從化石能源走向非化石能源;2030~2050年主要任務是減少二氧化碳,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能逐漸成熟且比例不斷增加。
我想中國要成為電動汽車“王國”,也就是電動汽車產量大、百分比大,起碼要達到10%~20%,才能逐漸對能源環保起一定的影響力。強國核心技術也一定要強,不但要量大,還要有核心技術和領軍人才。電動汽車是一個產業鏈,不僅整車強,零部件還要強,中國要有一批一流的零部件供應商。
我想在10年左右,中國可以逐步達到這個目標。(《中國電力報》徐秋玲、莊舒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