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  觀點 > 專訪中廣核技董事長張劍鋒:混改是核技術產業化的下一個突破口
專訪中廣核技董事長張劍鋒:混改是核技術產業化的下一個突破口 2017-07-17 15:52:23

摘要: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中廣核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劍鋒坦言,目前核技術領域在中國已大規模產業化的,主要是以輻照交聯電纜為核心的材料改性等少數領域。

\
中廣核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劍鋒中廣核技供圖
  “從宏觀角度來講,民用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發展有兩萬億的市場空間,應用十分廣泛,和國民經濟三分之一的行業都有關系,但從下往上看,核技術發展具有階梯性,不同領域實現產業化的時間、程度都不同。”7月15日,談及中國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發展現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中廣核技(000881,SZ)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劍鋒坦言,目前核技術領域在中國已大規模產業化的,主要是以輻照交聯電纜為核心的材料改性等少數領域。
  在張劍鋒看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這種單純的“一元化”結構,也是多年來國內核技術沒有大規模產業化的重要原因,將其兩者結合,走混改道路,或是未來一個方向。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未來方向
  作為“核領域的輕工業”,非動力核技術緊跟核電、核燃料之后進入了資本市場。今年2月,中廣核核技術應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核技術公司)與大連國際完成70億重大資產重組,大連國際隨后更名為中廣核技,由此成為我國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第一股,中廣核集團也擁有A股首家上市公司。6月14日,中核集團旗下的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材料,中金公司是香港上市計劃的獨家保薦人。
  核技術公司在2012年營收800多萬元,虧損卻超過1500萬元;2016年的營收已達30多億元,凈利潤3億多元,并在今年年初完成重組上市。
  “當初一度極為艱難。”張劍鋒坦言,核技術公司在2011年成立時舉步維艱,在2013年初才開始調整思路,走上央企與民企結合的混合所有制道路,并通過投融資手段,并購電子加速器、輻照加工、改性材料等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今年上半年以來,重組完成后的中廣核技接連收購了四家民企。張劍鋒說,這四家企業都是核技術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對于并購模式,他解釋,核技術行業集中度比較分散,大的領軍型企業鳳毛麟角,目前主要瞄準市場化程度高的領域,選擇其中潛力好、發展空間大、利潤前景好、在該細分市場中領先的優質企業實施收購,繼而達到對細分市場的絕對優勢。
  核技術作為橫斷技術,這也意味著其應用領域“多且雜”,對中廣核技而言,采取這樣的并購模式也面臨著不小的整合難度。張劍鋒表示,從2013年到現在,一直走的是一條行業整合的道路,利益捆綁、目標牽引、制度約束等,內部已形成一套完善的體系。
  “我們現在收購的企業,只要一旦收購完成后,馬上就會把它的優勢產品在我們全國布局的基地里面全面覆蓋。比如說不久前收購的江陰愛科森,我們的業務合作已經在開展,其他的基地現在就已經在生產和銷售愛科森的產品,使得這些企業收購進來后就能第一時間融入到我們的全國布局。”張劍鋒說道。
  “不是國進民退,不是國企吃掉民企,而是國企與民企在混合所有制體系內的長期合作。”張劍鋒認為,國有企業有資源優勢,而核技術領域市場化程度高,大部分為高科技民營企業,能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這恰恰是國有企業難以做到的,但民營企業也存在資源實力不足的短板。
  在張劍鋒看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兩者結合,走混改道路,或是未來一個方向。
  他以核技術細分應用領域之一——輪胎預硫化為例稱,其能實現輪胎減重,節省能耗和原材料,國際上已普遍應用,具備經濟性和先進性,技術風險也可控,但面對中國市場依然屬于新事物,對單個民營企業來說,需要付出更大成本來推廣,包括改變輪胎廠的制造工藝、生產線,改變配方等,即便有能力負擔,但在未來鋪開的市場中也只能占到很小的市場份額,最終淪為“他人做嫁衣”。
  “因此,單一民企在這方面積極性不足,資源也不夠。而單一國企的機制不夠市場化,也難以承擔核技術應用新領域開發的重任,但混合所有制企業克服了上述兩者的不足,就可以在核技術應用市場大顯身手。”張劍鋒強調。
  角逐核醫學領域
  張劍鋒表示,除了目前電子加速器、輻照加工、改性材料等領域,還正在積極推動核醫學應用的戰略孵化業務布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廣核技已先后與日立(中國)有限公司、大連瑞和仁濟健康公司簽訂相關合作協議,前者希望通過引進國外系統解決方案,逐步實現項目設備系統的國產化設計、生產、安裝、調試和維護;對于后者,雙方將在大連質子重離子項目設備選型與運維、相關投融資等方面展開合作。
  “一方面是設備——大型的質子重離子加速器,另一方面是醫用的放射性同位素,這是放射性同位素藥物的原材料,比如醫用鈷-60,國內嚴重短缺,必須用核反應堆生產,我們依托中廣核集團用發電的核反應堆制備醫用放射性同位素,目前已獲得國家核安全局的許可,正在全面推進,此外,我們還在積極推動穩定同位素藥物研發工作,跟上海化工院聯合研發碳13。”張劍鋒透露。
  需要提及的是,醫用放射性核素主要來自于人工制備,其主要來源包括核反應堆生產、加速器生產、從核燃料后處理廢液中分離提取等,其中核反應堆生產放射性核素是主要途徑。但目前核素藥物行業存在原材料供應風險,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
  “與中廣核集團當初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模式類似,從當初基本上設備都是法國進口,到現在國產‘華龍一號’技術走向英國。”張劍鋒說,中廣核技主要從裝備先著手,核心為質子重離子加速器,包括前期可研論證、加速器制造、安裝調試、運維等,由于關鍵技術主要由發達國家控制,目前延用集團“以市場換技術”模式,將本土市場優勢、運維優勢、成本優勢與國外的技術優勢結合,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最終化為自身設備再實現“走出去”,未來,也不排除在適當條件下做進一步投資。(每日經濟新聞 歐陽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