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石油產業改革開放的進程加快,國內石油市場已經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成品油價格的改革走的是一條逐步市場化的道路。
隨著國家石油產業改革開放的進程加快,國內石油市場已經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成品油價格的改革走的是一條逐步市場化的道路。根據現行《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在國際原油價格合理期間內,按照連續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可相應調整成品油價格。自從石油價格管理辦法頒布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直處于合理區間,總體上執行情況良好,社會大眾已經基本適應這種常態調整。然而,由于去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為了抑制油價過低帶來的負面效應,國家采取了包括調整燃油消費稅措施對價格水平適當調控,并且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一定水平后采取暫緩調整的措施,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適當調控,這完全符合國家整體改革思路和基本方向。
從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看,未來國民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改變,經濟結構必須調整,其中能源消費規模控制和能源結構調整是未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特征,是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的關鍵,而過低油價不利于非化石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海洋能等)發展,也不利于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進而影響國家能源戰略和政策的實施和落實,不利于能源結構調整和替代能源開發,進而不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環境和生態治理,因此國家對成品油價進行適度調控是非常必要的。
從國家能源安全角度看,維持國內油氣產業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維持年生產原油二億噸以上進而減少對國外進口的過度依賴是國家基本能源政策取向,而過低油價不利于國內油氣產業生存和發展,抑制油氣產業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適度調控過低的油價符合國家整體利益。
從油氣企業現實經營狀態看,目前國內原油生產成本已經高于油價,企業生產和經營能力受到壓抑,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采取一些減產措施,但如果采取過度關停生產井措施,那么將來油價一旦回升,恢復原有生產將面臨更高的成本代價,進而不利于企業維持正常生產和經營活動,由此可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國家采取適度調控政策符合中國油氣企業的實際。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董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