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  觀點 > 江億:綠色建筑首先從理念做起
江億:綠色建筑首先從理念做起 2015-11-16 14:19:03

摘要:美國趨勢學家里夫金認為,未來中國的任務就是將建筑物以及現有的基礎設施轉變成智能、數字節點和網絡,形成一個網絡平臺,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

  美國趨勢學家里夫金認為,未來中國的任務就是將建筑物以及現有的基礎設施轉變成智能、數字節點和網絡,形成一個網絡平臺,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于這樣的網絡平臺,會不會進一步增加能耗,如何實現智能化、綠色化,記者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江億。
        記者:建筑能耗已成為與工業、交通能耗并列的三大能耗之一,建筑能耗大約占全國總能耗的20%-30%。綠色建筑是建筑業發展的方向,您如何理解綠色建筑?
        江億:綠色建筑是指未來建筑師、建筑業主等各方面與建筑相關者在建造房屋時應該努力追求的目標。也就是說,今后不應該以“奇奇怪怪的建筑”、“高大洋”的建筑為努力目標,而應以綠色為目標,具體就是節能節地,節材,節水,并提供優質的室內環境。綠色建筑是所有的建筑應該追求的方向,并非哪座是綠色哪座不綠,而是給出什么是好,什么不好的一個衡量標準。所有新建建筑都要向綠色努力,所有既有建筑也要努力實現綠色改造。2014年我國建筑節能方面投入超過40億元,2020年我國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將提升至50%。未來這一塊的市場是可以期待的。
        記者:我國建筑物能耗與國外相比處于什么水平?
        江億:我國目前絕大多數民用建筑的實際運行能耗要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美、歐、日)水平。比如清學學堂是集中供熱,用電量是34度電,美國費城教學建筑,356度電,功能類似,用電量相差10倍,我在這兩個建筑物里面呆過很長時間,很難觀察到舒適性的差別。
        進一步剖析,比如我們到北京和費城這兩個城市,全年外溫非常接近,美國費城校園,100座建筑,平均數在231電,北京校園53座建筑,平均60度電上,如果把60度電拿到美國校園去,前面15座建筑是這水平,剩下的遠遠超出,這就是中美兩國目前同功能建筑實際運行時候能源消耗狀況。
        這么大的差異,無論是宏觀數據,還是單體建筑,都表現出巨大的差別,原因是什么?除了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服務水平、不同的室內狀態、不同的使用者行為、不同的操作方式等,其實還有一些深層原因,我認為包括三方面一個是到底人類該按照什么思路、什么理念營造人居環境,不同理念會有很大差別;第二生活方式、使用模式;第三對舒適性的理解,到底你希望建筑物給你提供什么樣的使用環境。
        實踐證明,近十年、近二十年來有不少簡單的引進西方節能技術和方式的事,最后的結果都是實際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比如本來80年代初有一輪了,后來不行了,近年來又開始高檔辦公樓,實際結果可以測得出來,導致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包括北京進的一些恒溫恒濕高檔住宅,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包括獲得LEED認證的建筑項目,具體考察實際能源消耗,情況又高于同功能的其它建筑。
        現在世界上已有的建筑節能新技術新方式基本上都可以在國內找到應用案例,但所有這些建筑無一座真正實現“零能耗”或“超低能耗”,其實際結果大都高于同功能的一般建筑。
        記者:美國趨勢學家里夫金認為,未來中國的任務就是將建筑物以及現有的基礎設施轉變成智能、數字節點和網絡,形成一個網絡平臺,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您認可他的預見嗎?您覺得里夫金的設想能否實現?如果能夠實現,那您覺得多久能夠實現?實現這個設想還面臨哪些亟待突破的瓶頸?
        江億:我可能對智能、數字節點的網絡的理解沒有這樣深刻。不太相信IT技術會給建筑帶來實質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可能是減少了對建筑總量的需求,減少了對交通總量的需求,減少了對巨型城市規模的需求。人類可以更分散地、融入自然之中地生活,工作,休閑。在這方面給人類帶來的變化會遠大于所謂“智能建筑”帶來的變化。
        記者:如果說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發生,您認為建筑行業會有哪些變革?
        江億:如上所述,對建筑總量的需求會有所降低,這是最主要的變化!大型商場、大型會議可減少,出差可減少,居住模式會出現變化。建筑行業本身會出現很大變化,如工廠化建筑等,使得現場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使建筑這種定制性產品得以高效生產。
        記者:我國的建筑在“綠色”方面面臨哪些挑戰?
        江億:上世紀中葉,美國的建筑能耗水平曾在短期內翻倍,原因就是新建建筑能耗過高,成為建筑能耗的主要增長點。而現狀是,中國現在也正處于這個階段。中國的基礎化建設還遠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房子還要不斷地建。同時,技術和政策帶來的種種誤解,正在挑戰著中國的建筑能耗水平線。中國的建筑能耗處于上升的開端,中國的建筑節能應該走一條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技術路線,要避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建筑發展模式,則有可能避免此趨勢。
        這主要是我們使用建筑的模式不同,營造室內環境的理念不同,建筑提供的服務水平也有一定差異所造成。從今后發展看,我國要發展一條和發達國家不同的建筑節能道路,在滿足日益增長的對建筑服務水平的需求的前提下,不使得運行能耗出現大的增長,北方城鎮供熱能耗還要大幅度降低。
        但是,目前綠色建筑在中國建筑市場推廣并不順利,仍以政府強制推廣為主。主要原因是在政策指導、激勵與補貼機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房地產企業并不愿意增加建造成本。在中國控制能耗總量的背景下,建筑節能的目的是保持實際能源消耗量不增長,而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總量和單位面積實際的消耗量是最主要的目標。但從實際情況看,近年來除了北方采暖的單位面積能耗在下降,其他各項用能例如公共建筑、農村住宅等能耗都在持續的上升。
        在保證我國各部門經濟建設健康發展的情況下,未來建筑能耗最多也不能超過社會總能耗的25%,即10億噸標準煤以內,這一用能總量不包括安裝在建筑物本身的可再生能源。這樣,我國今后10年內可以承受的建筑運行總能耗的增長幅度不能超過20%,考慮到目前建筑總量的持續飛速增長,能否實現這一控制目標將是嚴峻的挑戰。當前在技術、產業、推廣上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認清楚前面這件實事,結果盲目照搬發達國家的方法,導致一些節能“示范建筑”的實際運行能耗反而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
        依靠科技,找到不同于發達國家的途徑,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同時實現較低的建筑實際運行能耗,從而緩解城市發展與能源供應的巨大矛盾,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這才是中國建筑節能之路。(《經濟參考報》 張彬)